4月24日,全国碳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,碳价突破100元/吨。
碳价的破百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,有助于形成更加成熟和合理的价格发现机制,为碳减排提供清晰的价格信号。
根据《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(2024)》 预测,到2030年底,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均价预计突破200元/吨,CCER成交均价预计上升至150元/吨。
5月15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:开盘价97.84元/吨,最高价99.90元/吨,最低价96.17元/吨,收盘价97.42元/吨,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0.43%。今日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210吨,成交额310602.00元;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3210吨,总成交额310602.00元。截至5月15日,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57009015吨,累计成交额26226561407.26元。
碳价的破百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,有助于形成更加成熟和合理的价格发现机制,为碳减排提供清晰的价格信号;同时,碳价破百也反映出市场对碳排放权价值认识的提升,表明市场机制在碳排放控制和交易中正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效。
此外,全国碳市场的发展还伴随着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,以及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。例如,生态环境部正在推动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》的出台,以及CCER(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)市场的重启,这些都是推动市场发展和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。
较高的碳价可以激励企业采取更有效的减排措施,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,从而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、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;随着碳价的上涨,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意愿可能增强,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;碳价的上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与国际碳市场的关系,为未来可能的国际碳交易合作奠定基础。
碳价持续上涨,长远来看利大于弊
客观来说,碳价上涨有利有弊。对于高碳排放的企业来说,碳价上涨意味着购买碳排放配额的成本增加,这可能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,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。碳价上涨还可能会影响整体宏观经济,尤其是对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影响较大,可能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上涨,影响消费者购买力。
然而,随着碳成本的上升,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从高碳行业转向清洁能源、节能减排技术等低碳领域,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。所以,碳价上涨促使企业寻求更清洁、更高效的生产方式,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、环保方向转型,加速淘汰落后产能。高碳价为企业提供了减排的经济激励,促进了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如清洁能源、能效提升技术等。
碳价持续上涨,是机遇也是挑战
碳价持续上涨,原因有很多。国内方面,是国家释放了明显的信号,即为了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必须提高碳排放成本;国际方面,不管是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,还是其他国家的碳贸易壁垒,都要求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,否则产品将失去市场竞争力。
碳价的持续上涨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带来了挑战,同时也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。碳市场的完善和碳价的上涨有助于优化市场机制,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向更高效的用途配置。随着中国碳市场的成熟和碳价的上涨,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,特别是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。碳价上涨为低碳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,如碳捕捉和存储(Carbon Capture, Utilization and Storage,简称CCUS)、碳汇项目等,这些产业有望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关注。
CCUS或成新的投资风口
碳价持续上涨,CCUS作为一种有效的减排手段,正逐渐成为新的投资风口。CCUS技术能够从工业过程、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,并将其储存或利用,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。技术创新是推动CCUS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CCUS技术在二氧化碳捕集率、利用率、封存率和安全性方面都有所提高,同时成本和风险也在降低。例如,注入井封存、盐水层封存等技术相对成熟,并且在碳封存技术方面,监测和环境保护措施也在不断完善。
CCUS技术的商业化运营和规模化应用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。然而,现阶段,实际碳捕获量较低,难以满足2050年净零目标,而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也是一个挑战。CCUS领域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,如技术成熟度不一、产业链技术发展不均衡等问题。投资者在进入这一领域时也需要关注技术发展、政策变化以及市场风险等多方面因素,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。
来源:新京报 (原文有删减)
上一篇:重磅!官方宣布住房贷款新政策